Pokémon Go背後的心理現象


《談天說道》福音專輯逢週三在《明報》購買廣告版面刊登,本期為2016年11月30
日,歡迎奉獻支持經費

我兒,要謹守大智慧和明辨的態度,不可讓它們離開你的眼目。《聖經新譯本》〈321

傑尼龜、妙蛙種子、小火龍、皮卡丘、夢幻、超夢、急凍鳥、火焰鳥、閃電鳥等…這些Pokémon寵物小精靈裡的神奇寶貝是否你的童年回憶?當今年7月Pokémon Go款捕捉寵物小精靈流動裝置遊戲推出後,隨即成為全球的熱潮,無數人在「野生捕獲」精靈的熱潮中去延續童年夢。但這遊戲背後,反映了一些怎麼樣的心理現象?潛在的情緒危機又有那些方面?在今期的「三劍俠」版面上,資深精神科專科醫生麥基恩醫生、陳玉麟醫生,及資深個人、婚姻與家庭治療師李耀全博士,以及擅長研究「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」的明光社項目主任歐陽家和將一一剖析手機遊戲背後的心理問題。

文﹕謝芳

Pokémon Go》這款流動裝置遊戲利用擴增實境(AR)及全球定位系統(GPS),透過Google Map,令玩家可在周遭環境捕捉、戰鬥、訓練和交易虛擬精靈。遊戲甫推出,即在全球四處掀起「野生捕獲」精靈的熱潮,各地的公共雕塑、公園、歷史古蹟、獨特的建築物或企業大樓等都成為遊戲據點,人人手執電話化身寵物訓練員,到處捕捉寵物小精靈。據最新調查,《Pokémon Go》在香港曾創下一周逾1,000萬的下載量;它更成為美國歷史上每日活躍用戶數量(DAU)最多的手機遊戲,目前已達2100萬。

是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巧妙混合

 Pokémon Go手機遊戲是利用虛擬實境技術,讓玩家在現實世界中走到街頭,於當地不同地標景點模擬收服神奇寶貝。引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媒體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(director of the Media Psychology Research Center in Newport Beach,California)Pamela Rutledge說法﹕「Pokémon Go的成功在於將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巧妙混合,特別是將遊戲體驗與真實的身體活動和現場社交融為一體。」的確,這款遊戲好「上手」,只需一個智能手機和下載程式,AR擴增實境可以把遊戲帶入實體世界裡,讓原本完全虛擬的遊戲世界,與真實地點有了串連機會,如神奇寶貝各有所屬的棲息地,像鯉魚王或是傑尼龜這樣的水系神奇寶貝,它們會在靠近水的地方出現;而GPS定位又能增加人們討論的素材。玩家除了可以蒐集不同系列的神奇寶貝外,也可在孵化器內孵化神奇寶貝蛋;獲取星塵和一定的糖果數量來讓寶貝進化;充足銀彈(寶貝球)抓快龍、可達鴨、急凍鳥、夢幻和超夢等特殊怪獸;收集物品,並挑戰道館…。

《Pokémon Go》內虛擬的精靈怪物無處不在,我們可以輕鬆地承擔超級英雄或戰士的主人角色,開啟了懷舊幻想和想像力,結合感官和情感世界的一個經驗。遊戲每一個水平的進級和挑戰,都在「激活」腦部細胞,特別是在遊戲中獲取意外獎賞時,腦神經的獎賞系統反射出來的快感和好回報的感覺,讓玩家滿足和渴望更多;愈難就愈刺激,容易使人沉迷其中,極端的表現是上癮,與藥物上癮者的影響相若。這種「強迫性遊戲」嚴重威脅人與人的關係、學業、工作等等。我們的行為若由兩個真實與虛擬並行的過程控制,容易產生矛盾,「視虛擬為真實、懷疑或脫離真實」。但從一個角度來看,這遊戲讓很多隱蔽人士現身,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活動、溝通和愉悅感增加。

可引發人們內在的慾望

 從心理元素方面看,Pokémon Go引發人們內在的慾望,如利用『打敗精靈』虛擬世界的遊戲,透過社交連接,在朋輩中重拾在現實世界中失去的「英雄感和成就感」;人的基本的需要與社交的能力和掌握,都透過遊戲而被滿足,玩家之間的溝通和對話,都會因這遊戲的共同喜好而變得和睦。加上羊牧群心理的效應,玩家之間在網上的談論和吹噓、社交媒體的宣傳,很快會形成盛行之風,成為大熱的手機遊戲。不過,這種熱潮會「來得快,去得也決」。

避免患上「上網成癮症」

事實上,這些流行的新玩意,會隨著熱潮而起伏,我們陷溺於網絡遊戲,問題非始於遊戲本身,而是人的方面。故此我們不要太沉迷,應避免患上「網絡成癮障礙」 (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),或稱「上網成癮症」。有以下重要特徵﹕

1      耐受性﹕上網時間需要不斷增加才能感到滿足

2  斷癮症狀﹕當停止或減少上網的行為時,會在數天至一個月內出現兩種或以上的不適,包括身體顫抖、焦慮、不由自主地想到網絡上的事情、夢到網絡上的事情、手指不自主的作出打字的動作等

3      頻密地上網

4      花大量時間上網

5      放棄或減少重要的工作、社交或娛樂活動

6      試圖停止或減少上網,可是卻未能成功

7     儘管明白持續上網會影響到正常生活,但仍繼續上網

藥物和心理的治療

有研究顯示,缺乏社交支持、壓力大、患有焦慮、抑鬱、藥物沉溺或酗酒的人士較容易患上此症。治療主要分為藥物和心理治療﹕藥物方面,抗抑鬱藥和情緒穩定劑有助減低上網的衝動和強迫感,並且舒緩脱癮期間的身體不適;心理治療方面,認知行為治療、建立健康人際關係、鼓勵其他有益身心活動、設置明確的上網上限,都能有效幫助患者重過均衡生活。

 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手機遊戲攻略

 擅長研究「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」的明光社項目主任歐陽家和接受訪問時指出,手機遊戲經過多年的發展,現在的遊戲大部分都有以下特色:

1).  必須上網才能玩﹕以前手機遊戲只是「貪食蛇」的年代,是單機遊戲;現在的遊戲多有互動功能,遊戲亦會不斷更新,相同的遊戲幾天不玩可以就有大改變,遊戲變相必須依賴即時上網才能玩。

2).   遊戲要求互動﹕以往所謂單機時代,即使遊戲多人遊玩但也不如現在的社交遊戲,物品要交換,要建立公會,一起限時做團隊的任務。這些以往都沒有的。

3).   遊戲一開始免費之後不斷收費﹕以前的遊戲都是一筆過付款,現在的遊戲透過抽牌、額外功能、關卡等等,引誘你不斷消費,遊戲不再是一筆過。對於部分人來說,這些虛擬物品更成為他們的「無底洞」,需要不斷購買,所以遊戲往往設計簡單,之後透過組隊和各種虛實賺錢。

4).   遊戲長度縮短,但控制人的時間﹕以前的遊戲,傾向每次要玩長時間,但可以放下可以儲存,但新一代的遊戲不會很長,就是幾分鐘一局,方便快捷,不過遊戲因為實時上線,有時會有指定時間,甚至指定地點完成關卡,於是滋生另一種生活模式﹕追著遊戲過日子的生活就開始。

談到手機遊戲的趨勢,和健康玩手機遊戲的攻略,他指出,手機遊戲現時成為不少人用來「殺時間」的工具,不論是坐車上班下班,晚飯後,睡覺前等等。「我們認為所謂健康,更多應該關係到作息的平衡,如果只是當作休閒的活動,並無不妥,但如果認識健康、與家庭朋友的關係、不能工作生活,就應該暫停。同時玩手機遊戲和一般使用電話那樣,要留意健康的姿勢,玩一段時間要休息。

內容方面,雖然現時香港網上遊戲的監察幾乎等於零,我們可以參與台灣或歐美對遊戲的分類,如過有色情,暴力的遊戲,最好不要玩。另外,部份遊戲雖沒有色情暴力,但如果玩的過程令人有太多的負面情緒,例如焦慮、怒氣等,也應該暫時停止,減少對自己的傷害。」

他認為手機遊戲推出能隨即掀起熱潮,不一定反映了都市人人心枯萎、人生苦悶,「流行文化的風潮也可能只是消費文化,遊戲有產生大量慾望,吸引人參與、玩和投入遊戲世界,但同時這些遊戲的慾望也是『快來快去』,過了暑假,大家的心就被其他的事吸引。事實上現在的遊戲開發商也知道遊戲不會持久吸引人玩,所以會周期性推出不同的擴充功能來吸引人回來,情況就像時裝一樣,每隔一段時間推出一些不同的款式給人選擇。」

ATT00125.jpg

 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