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出網上沉溺


甚麼事我都可以作,但不是都有益處。甚麼事我都可以作,但我不要受任何事的轄制。《聖經新譯本》〈林前6﹕12〉

近年,無論男女老幼,普遍喜愛運用互聯網,作為他們與社會接觸的渠道,接收資訊又快捷又嶄新,足不出戶能閱天下事。現今,青少年喜歡玩網上遊戲,在所難免會使用電子媒介免費下載網上各種遊戲,種類包羅萬有。若果可以藉網上遊戲,短暫逃離現實世界所承受過重的學業壓力,然後,迅速而自律地重回書本裡,即是「收放自如,温書時温書,遊戲時遊戲」,玩網上遊戲,應該不是一個大問題。

文﹕康志敏    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
家庭治療師 / 婚姻兒童啟導中心

編輯﹕謝芳

曾聽聞有一中學參加公開試的考生,為了專心温習,毅然將心愛的遊戲程式從電腦中移除,以免温習分心。相信「玩家」都明白,下載一個遊戲少不免需花一個多小時,為了不想「因小失大」,那位同學暫決定修心養性,自我控制一下,「我將來成功入讀一間心儀的大學,仍可以繼續遊戲人生!」結果該考生成績非常理想,欠一分便考獲公開試滿分,然後順利地入讀頂尖大學。現在,可以挑戰一下讀者,若你們遇到同樣的處境,試問又有多少個同學感能夠缺可以這麼有遠見地部署?

筆者想起一個輔導個案,可以分享一下。傑仔十六歲,與父母和十五歲二弟、十四歲三妹一起居住。身為家中的大兒子,從小至大是父親的「貼心」兒子,又是弟妹倆的偶像及龍頭大哥,加上恩愛的父母,本是一個幸福大好家庭。不幸地,父親一年前證實患上胃癌晚期,不足三個月就撒手人寰,整個家庭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傑仔完全不能接受父親的離世消息,原本有信仰的他,感到懊惱,對主失望,從此放棄教會生活。漸漸地,傑仔又發現皮膚突然出濕疹,遍及面部以致全身,十分痕癢,雖然依時塗上藥膏,但情況不見好轉,飲用中藥也幫不上忙,導致傑仔情緒非常煩擾。他在家中一直以強者自居,父親去世後,表面上沒有情緒波動,還關注母親的情緒,成為母親的傾談對象,鼓勵她堅強活下去。本來是家庭主婦的母親,在父親逝世後便開始工作,接負家庭經濟支柱的擔子。

在這段時間,傑仔開始對網上遊戲產生興趣,不足一個月開始變成沉迷,每天花上數小時玩網上遊戲。他表示網上遊戲給予自己滿足感,花在遊戲中時間愈多,賺取的遊戲分數愈高,所以愈玩愈瘋狂,晚上至凌晨深宵都不肯入睡,導致上學經常遲到、或在課堂上打瞌睡,成績一落千丈,由本來學業成績排名班中頭五名,跌到差不多最尾。自此,他開始無心向學…。老師建議作家長的尋求專業輔導。

家庭結構改變

自從傑仔三弟妹出生後,父母由二人世界的夫妻系統改變成三、四、五人系統,父母努力地投入,當上稱職的父母角色。這年,自父親離世,家庭由五人系統變成四人系統,傑仔因此填補了半個父親角色,既是母親的大兒子,弟妹中的大哥,「暗地裡」又坐在父親的位置,成了安慰母親的伴,獨自擔負起數職份。

家庭關係與凝聚力起變化

母親痛失至愛後,情緒變得低落、埋怨、感到孤單及無助,經常思念與丈夫共渡的日子。此外,作為家庭主婦多年,毅然由安舒的家門走到競爭激烈的勞工市場工作,確實不容易,壓力眀顯加強,擔子也比之前重得多。對家中三位子女的照顧無奈地減少,造成本來失去父親的家庭,彷彿連母親的關心也削弱了一半,家中似乎漸漸欠缺了一份應有的密切關係及凝聚力。作為雙職母親已不容易,加上丈夫的去世,母兼父職,將三職責任放在一個單親媽媽肩膀上,著實是沉重。

哀傷期五個階段

這年頭,母親從忍受丈夫證實患病,到匆匆離世的打擊,經歷了哀傷期的心理狀態,例如:(1)否定﹕「丈夫病情不會這麼嚴重吧!」;(2)憤怒﹕「感到惱怒,為何會是丈夫患上頑疾?」;(3) 討價還價﹕「可以不奪走丈夫的性命嗎?」以及繼而經歷;(4)情緒低落;(5)接受丈夫死亡的事實,努力將痛失老伴的傷口盡快修復,重新堅強地站起來,像不倒翁般臨危受命,投入新工作。除了傷痛和不捨之㚈,有時候,在世的對離世的親人有著更複雜和矛盾的感受,當中可能包括埋怨 和自責等情緖,這也是作母親的另一個試煉。

青春期子女的身份認同感

在成長中的孩子,無論是在青春期或成人早期,父母需要多聆聽子女的心聲。母親面對三個孩子在青春期的成長,他們可能產生身份認同中潛在的迷惘。若孩子自尊心不足或社交圈子狹窄而產生的孤獨感,沉迷上網是他們其中一種方法。可惜,網上成瘾的青少年未必明白他們愈沉迷上網,就間接令原本已局限的社交圈變得更窄。根本彌補不到生活中的失落及孤寂。

網上沉溺行為

傑仔的網上沉溺行為,可能不自覺地運用潛意識,一方面他希望減輕感受父親逝世的痛苦,另方面因未能鼓起勇氣去面對「父親離去」的事實,所以,採取的一種「逃避」現實或「轉移」到上網的態度。況且,依頼網上的虛擬世界去滿足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求,用遊戲取得的分數,達致即時的滿足。再者,網上遊戲讓傑仔擁有掌控權,例如:心癢癢,想著遊戲,便即時打開電腦玩,次數不限,玩得多玩得好,分數就遞增得愈高…等,加上可以填補自己因思念父親而產生的空虛與寂寞。有些人會選擇其他沉溺行為,例如醉酒、吸煙、毒品、工作狂、購物狂、性沉溺等。

自我防禦機制

傑仔以往同父親關係密切,應該因懷緬父親而感到哀傷。然而,他沒有表現任何哀哭及激動的情緒,甚至有點表情麻木,這現象稍為特別,可能傑仔無意間運用了自我防禦機制,即壓抑自己情緒或否認父親的死亡。在傑仔參與父親辦理身後事之後,有需要讓他坦然面對父親的死訊。

於是,治療師以輔導室作為平台,邀請一家人前來,逐步引導傑仔將收藏及壓抑良久的思念父親的情緒,表達出來。協助他流露對父親死亡的哀痛感受,讓他對父親的難捨難離的狀況,透過語言表述。傑仔慢慢讓繃緊的情緒得到釋放,那時,雖然全家抱頭痛哭,一片哀傷,但是藉此促進了互相支持及鼓勵,促使各人明白到哀痛過後,重新肯定父親期望他們振作的遺願。此時,傑仔自責沒做好弟妹的榜樣,不再埋怨上帝,承諾不應逃避,做好帶頭作用,改善網上沉溺行為,努力讀書;幫助自己、母親及弟妹一起渡過哀傷期,重新建立生活應有的規律、調整家庭角色,建立良好社交圈子。

人生典範

作為母親,反省自己需要以身作則,灌輸正確的價值觀,因孩子有時會嘗試從別人對他們的態度中認清自己的角色。若孩子從小與父母關係緊密,在遇到疑難時,會主動將心底話,與母親傾訴,共同尋找出路。從此,這位母親與子女每天安排分享及祈禱時間,珍惜寶貴的家庭聚會時間,讓大家關係緊密聯繫起來,希望家庭凝聚力不因丈夫的離開而疏離。逐漸地,傑仔的濕疹,經過壓力的舒緩而慢慢復原,整個家庭也走出哀傷的陰霾。

2017June7走出網上沉溺 .jpg